责编:陈凯欣
2025-03-23
近日,位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地面空间站"迎来运行一周年的重要时刻。这个由哈工大与航天科技集团联合打造的空间环境模拟装置,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
在极端环境下,该装置成功完成了微生物生存实验。科研人员在近零磁场和零下20摄氏度至130摄氏度的条件下,实现了微生物连续7天的存活研究,这一成果在国内尚属首次实现。
"地面空间站"不仅能模拟真空、高低温等极端环境,还可以再现带电粒子、电磁辐射、空间粉尘等多种复杂条件。这种高度仿真的实验环境为众多航天器测试提供了重要支持。
据哈工大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李立毅介绍,自去年2月通过国家验收并投入运行以来,该装置已累计服务150余家机构和单位。其中不仅包括国内的航天科技集团、电子科技集团等顶尖科研机构,还为上千种类型的宇航元器件提供了测试支持,有力支撑了我国多项重大航天工程的顺利实施。
"以前我们只能用小尺寸装置做实验,现在有了这个大型装置,可以更深入地研究复杂的物理过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全明表示,这一创新平台不仅推动了科学研究的进步,也为科研思路的拓展提供了新途径。
该装置还首次实现了地球磁层顶重联过程的地面模拟和确认。哈工大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鄂鹏指出:"这项成果不仅是对基础科学的重要突破,更促进了校际间的科研合作。"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员杨剑群表示:"装置的建成让很多过去需要赴外地甚至国外才能完成的实验变得便捷。这不仅提升了我国在极端环境材料和技术领域的研究能力,也为相关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地面空间站"的国际影响力也在持续扩大。目前已有多个国家的研究机构表达了合作意向,并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座设施已成为全球科学家共同探索宇宙奥秘的重要平台。
李立毅院长表示:"从0到1的突破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如何将这些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大科学装置肩负着推动基础研究和国家战略的双重使命。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设施功能,提升对基础研究、高技术发展以及国际合作的支持能力。"